七和俳赋

设问对之辞共为七段的一种大赋形式。清吴曾祺《文体刍言》:“汉人枚乘始作《七发》首序,余则设问难之辞凡七,因此得名。后人仿而为之甚众。”如傅毅《七激》,张衡《七辩》,曹植《七启》,王粲《七释》、陆机《七征》,左思《七讽》等。《昭明文选》列“七”为一门,《隋书•经籍志》录“七林”一门,专收“七体”作品。

俳赋 是一种讲求字句工整对仗,音节轻重协调的赋体。又称“骈赋”。俳,是俳偶,骈,是骈拇,都是指字句的对仗。这种赋开始于魏晋之后,兴盛于南北朝时期,是当时文坛骈骊风尚影响的结果。清孙梅《四六丛话》:“左、陆以下,渐趋整炼,齐梁而降,益事增华,古赋一变而为骈赋。江、鲍虎步于前,金声玉润;徐、庚鸿骞于后,绣错绮交;固非古音之洋洋,亦未如律体之靡靡也。”

类似文章